关于加快美丽乡村建设速度,提升人民群众宜居环境的议案

发布日期:2019-03-11信息来源:灌云人大 浏览次数:84

杨乐武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美丽乡村建设速度,提升人民群众宜居环境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们对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和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工作的关心和重视。建议中提出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多渠道筹集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资金,科学规划,先建后拆将土地增减挂钩机制与集中居住相结合,提供政策支持,调动农民、乡村的积极性,我单位表示支持,将在政策职责范围内积极予以配合。 今年来我县围绕省市工作部署,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打好脱贫坚战,集中力量办了很多顺民意,惠民生的好事,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集中表现在:农村危旧房屋还比较多;农房布局比较分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难以有效覆盖;村庄整体环境还比较差,乡村风貌不够鮮明;一些村庄缺少人气、缺少活力、缺少生机,村庄空心化、农户空巢化加剧等等。当前,我县推进农村相对集中居住、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正值一个十分重要的机遇期和窗口期,是与中央的决策部署的省市工作安排相一致的。 中央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大决策部署,明确提出农村基础设施村基础设施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的要求;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之一就是“住房安全有保障”。省委省政府于2018年8月31日印发关于加快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意见,之后,省委省政府陆续召开了一系列会议,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就改善苏北农村住房条件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指示要求。 县委县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县委常委会传达贯彻,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于3月19日上午召开了“全县农村工作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会议”,会上,在布置2019年“三农”工作的同时,下发了《关于加快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了我县今后一段时间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的工作任务。 一、基本情况 灌云辖10镇2乡1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538平方公里,总人口105万,共有22个社区居委会、302?个村委会、1537个自然村。经调研统计,我县在籍人口共有105.21万人,26.?39万户,农业人口69.99万人(约17.5万户),城镇人口35.22万人(约8.89万户)。经过历年乡村建设和创建,极大改善了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了人居环境,打造一批建设典型村庄,如伊山镇王圩村等4个村庄创建了省级三星级康居乡村,龙苴镇石门村等6个村庄创建了省级美丽乡村,杨集镇潮河村等10个村庄达到省级康居村庄,杨集镇小乔圩村等2个村庄正在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以及南岗乡南于村等25个村庄达到县级康居村庄标准。 二、工作任务 全县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总体目标是探索实践县域城乡人口5:3:2的结构,到2020年,全县完成153个自然村庄的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启动新建集中居住项目32个(其中新型农村社区15个)。到2022 年,切实完成270个自然村庄的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到2035年,确保完成1463个自然村庄的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 今年我县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将实施22项重点项目(11个新型农村社区项目和11个集中居住点项目),3月份启动,到年底全面完成,计划改善农户11826户47134人。 三、工作进展情况 一是成立了加快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江苏恒驰17楼,抽调13名同志集中办公,主要牵头单位为县住建局。 二是2019年度22项重点项目规划方案大部分完成,18个项目完成县政府规划批复。 三是加快项目土地报批和施工图纸设计。目前完成4个项目土地报批(小伊乡空港小镇200亩、南岗乡矿地融合项目一期240亩、侍庄街道于庄集中居住点60亩、侍庄街道树云集中居住点133亩),11个项目已开始建筑施工图纸设计(小伊乡空港小镇、岗岭地区矿地融合项目、侍庄街道瓦房村、树云村、于庄村项目、下车镇仲集村、伊山镇彭洼村、四队镇双闸村、隆兴村、后腰村、同兴镇伊芦村项目),另外小伊乡空港小镇项目进入项目招投标阶段。 四是推进项目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已有4个项目施工现场开始启动,小伊乡空港小镇项目施工场地已围合,铺设了施工便道,接通临时水电,桩和桩基已运达场地开始了试桩,完成机场拆迁436户。侍庄街道瓦房村项目一期地场已围合,部分建筑基础已进行开挖。同兴镇伊芦村项目建设地块已拆除了十方公司项目部、敬老院和7户农户房屋。四队镇后腰村安置区一期15亩已建成72套房屋10000平方米,拆迁103户。有14个项目已开展房屋拆迁评估。另外下车镇、伊山镇办理筑富公司、农发行融资手续,小伊乡空港小镇、龙苴镇石门村新型农村社区项目、杨集镇镇东新型农村社区项目、下车镇仲集新型农村社区项目和四队镇双闸村集中居住区、四队镇隆兴村集中居住区项目完成了立项批复。 四、建议解答 (一)多渠道筹措资金。在建设资金来源方面我们一直在探索,目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资金,一是省级专项资金,以每300户(每户3.22人,计966人)为1个标准村,每个标准村补助960万元;二是依靠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增减挂钩和耕地占比平衡的费用,这部分资金要根据交易金额和数量才能确定数额;三是整合涉农资金,要求县乡部门在申报项目时要集中向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靠,集零散资金用于一点,发挥大作用;四是加强与金融公司的合作,我县已与农发行等金融机构取得意向合作,用县筑富公司平台以项目贷低利息贷款。五是县财政从2018年起每年新增财力安排不少于30%的资金专项用于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 (二)科学规划、统筹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探索县域城乡人口5:3:2 的结构,即县城建成区人口达50%,建制镇镇区达人口30%,村庄人口达20% ,2018 年底我县城乡规划部门已启动县域镇村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原则在一个行政村只保留一个村庄建设规划区,合理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结合土地利用、城乡建设、产业布局等规划进行多规合一,科学合理的布点村庄。新型农村社区在编制规划时,设计单位到农户家中进行充分调查研究,了解村民居住意愿,设计多户型供村民比选,在建设规模上,农村地区以低层住宅为主,靠近集镇周边的村庄以多层为主,靠近县城区的村庄以高层为主。在方案规划设计时,配套设施要满足“五通八有”标准,即:通水、通电、通路、通视、通网,有照明设施、有绿化景观、有公共厕所、有公交站点、有垃圾收运设施、有污水处理设施、有卫生服务站、有文体活动设施,达到村民居住、生活的需求,同时还要统筹考虑教育资源配置,在新型农村社区配建幼儿园、小学。 (三)先建后拆,做好农民新旧住房过渡衔接。按照“现申请后实施、先建设后拆除”的要求,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深入宣传发动,强化政策引导,激化农民群众自愿改善居住条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禁强拆强建,赶农民上楼。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指标上,县级优先安排新型农村社区项目用地,县乡两级用好用活土地综合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占补平衡的政策,保障农村合理的建设用地需求,为改善农民群众住房项目的实施提供保障。 (四)加强政策支持。在“全县农村工作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会议”下发了一系列关于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方面的文件,如《关于加快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灌云县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工作的绩效考评办法(试行)》《关于鼓励农村居民进城入镇购房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见(试行)》。在资金管理办法中,明确了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补充耕地指标调剂收益,补助资金按照(当年全县土地指标交易额/当年全县产生土地指标总额) x乡镇净增指标数x财力分成比例进行计算;在鼓励农村居民进城入镇意见中,享受户籍管理政策、就业创业政策、子女入学政策、保险政策、土地承包政策、购房补助政策、金融支持政策。 再次感谢您们对我县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们今后对农业农村工作献计献策,我们共同为我县乡村振兴和三农工作作出新的努力。 灌云县农业农村局 2019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