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广州智慧人大”信息系统全面上线运行

发布日期:2019-06-26信息来源:灌云人大 浏览次数:6

“广州智慧人大”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开展工作,建成了12个应用系统,包括智慧立法管理系统、司法工作联网监督系统(二期)、预算联网监督系统(三期,含移动端)、经济运行联网监督系统、城乡建设环境与资源保护联网监督系统、农村农业联网监督系统、教育科学文化卫生联网监督系统、涉外管理联网监督系统、代表履职服务系统(含移动端)、代表大会议案办理监督系统(1号议案、2号议案办理系统)、机关综合业务系统、门户网站提升版。

这意味着,上线运行的“广州智慧人大”范围覆盖了市人大主要业务领域,用户包括市、区、镇(街)各级人大机关、人大代表和政府工作部门、司法机关等单位,实现了联网数据采集、在线实时监督、可视化技术分析、多指标预警督办、立法智能辅助、在线管理服务等功能。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陈建华指出,建设“广州智慧人大”系统是创新人大履职方式和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的客观需要,是提高服务保障水平和促进人大机关高效运转的有效举措。

联网监督

实现数字化、实时化、智能化

联网监督是“广州智慧人大”的主干,7个联网监督系统覆盖了市人大常委会具有监督职能的全部7个工作委员会。“广州智慧人大”通过联网监督,依法要求各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按时、主动上传数据信息,连接了人大机关与政府、司法机关间的信息通道,较好解决了监督工作人力不足、信息零散、实时性差等问题。

以司法工作联网监督系统为例,该子系统对数据对司法工作的各个方面业务数据进行深加工,并生成饼状图、柱形图以及K线图等,进行可视化呈现,通过智能化排序、比较、展示、分析,以易读的形式反映司法机关重点业务的现状、分布、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

也就是说,通过这个子系统,信息数据量较大的司法办案质量效率情况、司法人员办案绩效情况以及社会广泛关注的重点热点案件类型、分布、发展变化趋势等情况都能得到清晰的呈现。

联网监督方面,“广州智慧人大”还利用大数据分析理论和方法,实现了自主分析、预警追踪,使人大监督从事后监督转向过程监督,从定性判断转向科学的量化评价,实现了人大监督的数字化、实时化、智能化,提升了监督的精准度和实效性。目前,已面向44个单位采集整理了300多个文件主题和1000多个数据主题。

城乡建设环境与资源保护联网监督系统便设置了监督预警模块,为水环境治理工作情况(市重点河涌水质监测情况)和广州环境空气质量(日空气质量主要指标)提供超标警示功能,按照国家及省市常用标准对相应指标设置预警标准,划分为黄色、橙色、红色、深红色预警四个等级。

当数据达到相应预警等级时,将按照预设预警颜色标示该数据。在数据值达到“深红”等级时发送预警短信至子系统管理员处。点击打开相关的栏目后,广州市187条黑臭河涌治理情况也清晰的被呈现出来。

2017年1月,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加强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的议案》(001号议案)和《关于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民政领域民生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的议案》(002号议案)。“广州智慧人大”的上线,将为人大刚性监督提供支撑,也将成为政府刚性执行的指引。

提升效率

实现立法全流程在线操作与监控

除联网监督的主干功能外,“广州智慧人大”也将进一步提高市人大的工作效率。

智慧立法管理系统就通过大数据提升立法效率,实现了立法全流程的在线操作和监控,可自动生成电子档案,进行法规文本的在线编辑和智能搜索、对比分析,以及地方立法情况的智能分类统计和分析,还能够实时推送和更新立法资讯,为立法工作提供智能支撑。

这样的改变,将使得过去需要数个星期完成的工作,在1天之内就能完成,而节省下来的时间用在法律制度本身的设计和完善上。

代表履职服务系统则完成了7个子系统之间各种数据的互联互通和相互融合,实现了代表工作各项内容全覆盖、代表履职活动信息化、智能化、移动化,使代表工作部门通过科学地统计分析运用各项数据,智能提供针对性的信息支撑,帮助代表提高履职效率。

值得关注的是,全市已开通有三级人大代表(全国、省、市人大代表)进站的385个网上联络站对群众服务窗口,手机版“代表联络站”也已开通,方便代表网上进社区与群众互动。

群众可在网上提交所需反映的问题和建议,这些建议会通过手机短信自动发送至各代表联络站站长,联络站站长可选择在网上向代表征求意见以及线下交相关部门等不同处理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