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履职 构建和谐稳定新农村 --记县十六届人大代表、同兴镇伊芦村党总支书记茆军

发布日期:2019-11-01信息来源:灌云人大 浏览次数:7

茆军1 (1)_副本_副本.jpg

茆军1 (2)_副本_副本.jpg


茆军,同兴镇伊芦村党总支书记,是灌云县第十六届人大代表。一直以来,他以一个人大代表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带领群众发家致富,使伊芦村面貌焕然一新,深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先后多次被县委县政府县人大誉为“优秀支部书记”、“优秀共产党员”“优先人大代表”称号。

一、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升履职能力

始终把政治学习放在首要位置,在政治学习方面学深学透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以“两学一做”、“三会一课”等为载体,进一步增强自身党性修养,提高政治觉悟,在业务学习方面,本着“干中学”“学中干”“边干边学”的态度,向领导学、向同事学、向书本学、向群众学,着力拓宽知识层面,弥补理论与实践的不足,增强自身工作能力,在实践中找到问题和差距,为提升代表履职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坚持开拓创新,带领群众创业致富

“没有书记的带动,就没有今天伊芦村旅游业发展新的面貌”,这是全村年初党员大会一位老党员的深情感慨。他是一名共产党员,更是一名人大代表。他认为,要当好人大代表,首先必须时刻听从党的召唤,带头干好本职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2016年,他勇挑重担,带头引进致富项目,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广辟增收渠道,攻坚克难,始终坚持“让农业融入旅游,让产业变成事业”的理念,投资4200万元,以“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设了2600亩集农耕体验,果蔬采摘、休闲观光的农业生态园区,使村民在“家家有产业,人人有事业”中获得持续收益,培育了灌兴葡萄,伊恋葡萄、伊恋草莓、伊家油桃、伊仙水蜜桃、姚家猕猴桃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有机标志农业品牌,让群众在产业链收益,伊芦佳园被江苏省农科院确定为桃实验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了产、学、研、游于一体的主题桃产业园,生态园亩均收入8000元以上,群众不仅有租金、股金,还拿薪水,带动了148户农民增收致富,600多名本地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同时依托伊芦山景区,景区周边有380户1500多人从事乡村旅游,兴办饭店、宾馆、民俗民居,农家乐82家,不仅带动了伊芦村群众增收致富,其他周边村也被带动了起来,“一、二、三”产业均衡发展

三、坚持乡村振兴旅游战略,致力打造宜居社区

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2017年伊芦村根据“一村一主题,一村一景观”的规划,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的村庄综合环境改造为抓手,整村推进,结合“河长制”“263”行动健全完善“县处理、镇转运、村收集、组保洁”四级垃圾处理网络,大搞绿化造林,打造最美道路、最美村庄、最美庭院、最清洁河道,形成路路绿荫环绕,河河碧波荡漾,庄庄繁花似锦的宜居家园。2017年上半年,他带领村两委干部紧紧围绕发展为民、为民发展、群众受益、受益群众的发展理念,多次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征求大家意见,积极发挥一个人大代表先锋和监督作用,以强有力的工作作风,严而实的工作举措,仅用三个月的时间,拆迁150户,安置300人口,建成890套安置房,康居示范村一期工程已结束,规划建设的二期工程已启动实施。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幼儿园,市民文化广场,公共绿地等基础配套设施全面推进,改变了原来落后的村居村貌,生态宜居的面貌已经呈现,群众的幸福感,满足感日益提升。

四、坚持走访联系群众,倾心为群众说话办事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既光荣,又深感责任重大,更有责任把民情民意向上反映。每次人代会召开之前,他都集中一段时间走村串户,深入群众。围绕会议议题开展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并把收集的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带到会上;会中,积极审议各项工作报告,提出意见、建议。在2017-2019年的县第十六届人大会议上,他重点围绕解决伊芦山景区发展、景区周边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向大会提交灌云政府加大对伊芦山景区建设投入的议案,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共鸣,受到有关领导的重视和关注。在闭会期间,他们小组组织的各项调查、视察、调研活动,他都积极参加,仔细听、认真记、详细问,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反映,并跟踪问题处理结果,尽职尽责地发挥一名人大代表的监督作用。

五、坚持人大代表引领作用,致力群众脱贫奔小康

他号召同兴镇各级人大代表,秉持“发展为民,为民发展”的理念,引领群众发展特色农业,旅游配套产业,同时积极克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瓶颈。2017年村经济收入46万元,其中光伏发电20万元,村集体厂房收入4.5万元,村集体土地股份收入18万元,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民生实事抓。他对接省高院投入53.8万元援建1500平方村服务中心,为人大代表履职提供阵地保障;他争取光伏发电项目,带动15户低收入户年增收3000元;他争取扶贫资金建2400平方米标准厂房,带动20户低收入户就业,村年增加集体收入4.5万元。

眼下走进伊芦村,清山绿水,硕果累累;道路宽敞,小镇繁华。群众增收致富之路越走越充满信心,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步伐越来越坚定。(赵兴明、李杰)